科学家发现“吃塑料”昆虫,为何大规模应用仍未普及?
6月19日消息,近年来,科学研究发现多种昆虫(如蜡虫、黄粉虫等)能够自然分解塑料,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带来新希望。然而,这一技术至今未实现大规模应用,主要原因包括:
- 效率限制:昆虫分解塑料速度较慢,难以应对每年超4亿吨的塑料垃圾产量。
- 规模化难题:大规模培育昆虫需复杂的管理和成本控制,且可能引发生态风险。
- 副产物处理:昆虫代谢后的残余物可能含微塑料或毒素,需进一步处理。
- 技术竞争:化学回收、可降解材料等替代方案同步发展,分散了资源投入。
目前,科学家正尝试提取昆虫体内的分解酶,通过生物工程提升效率。尽管前景广阔,但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仍需时间。这一技术或将成为未来塑料治理的补充手段,而非唯一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