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企高管"隔空互喷"引热议:价格战转向舆论战?业内称"流量博弈"成新战场
6月25日消息,近期,国内多家车企高管通过社交媒体公开互怼,言辞激烈引发行业关注。业内人士分析,在价格战难以为继的背景下,部分车企正转向"舆论战"争夺公众注意力,流量竞争已成为行业新趋势。
现象:高管下场"带节奏"
6月以来,理想汽车CEO李想、长城汽车CGO李瑞峰等多名高管接连在微博发文,针对竞争对手的车型技术、销量数据等提出质疑,甚至出现"行业造假成风""自欺欺人"等尖锐表述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亦加入论战,称"用嘴打仗的企业走不远"。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,阅读量累计超5亿。
动因:价格战疲软后的流量争夺
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,2024年国内车市价格战边际效益递减,超60%车企净利润下滑。在此背景下,"高管互喷"成为低成本获取流量的新手段:
- 社交媒体讨论度与车型搜索量呈强关联,某争议车型周搜索量激增300%;
- 部分品牌借争议塑造"技术较真"人设,吸引特定消费群体;
- 行业分析师指出,新势力车企尤为依赖话题热度维持资本市场关注。
争议:营销边界何在?
部分消费者认为此类争论有助于行业透明化,但更多声音批评其偏离产品本质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:"适度辩论可促进行业进步,但需警惕演变为恶意攻击。"法律界人士则提醒,高管言论可能涉及商业诋毁,需承担法律责任。
目前,已有车企开始调整策略,将公开讨论转向技术科普。业内预计,随着监管关注度提升,舆论战或将从"口水仗"向更规范的维度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