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光雷达派与视觉派再掀AEB技术路线之争,车企安全战略分化加剧
5月20日消息,近日,某新势力车企高管公开质疑“激光雷达方案AEB(自动紧急制动)的可靠性”,称纯视觉方案“成本更低且迭代更快”,引发行业热议。这已是年内第二次因AEB技术路线引发的公开论战,折射出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路线分化。
争议焦点:
- 激光雷达派(代表车企:小鹏、蔚来)认为,激光雷达的精准测距能力可提升复杂场景(如夜间、逆光)下的AEB响应速度,减少误触发;
- 视觉派(代表车企:特斯拉、理想)主张,基于摄像头的AI算法通过数据驱动可实现“拟人化判断”,且硬件成本仅为激光雷达的1/10,更利于普及。
行业动态:
- 测试标准差异:第三方测评显示,激光雷达车型在“鬼探头”测试中平均刹停距离比视觉车型短1.5米,但视觉方案在雨雾天气误报率更低;
- 成本压力:随着车企价格战加剧,部分原定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被曝“减配”,转向视觉+毫米波雷达的混合方案。
专家观点:
清华大学智能驾驶研究员李明指出:“短期看,多传感器融合仍是安全最优解,但视觉算法的上限取决于数据量和算力。长期竞争本质是‘硬件冗余’与‘软件智能’的路线博弈。”
趋势预测:2025年国内AEB前装渗透率或突破60%,技术路线分化可能催生差异化安全评级体系,消费者需根据实际用车场景选择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