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眠时长因人而异,科学睡眠更重要
5月26日消息,睡眠是健康的重要支柱,但“每天必须睡满8小时”的说法真的科学吗?近年来,多项研究指出,睡眠需求因人而异,盲目追求8小时可能反而会带来焦虑。
1. 睡眠时长并非绝对标准
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(NSF)指出,成年人的理想睡眠时间为7-9小时,但个体差异很大。有些人睡6小时就能精力充沛(如短睡眠基因携带者),而部分人则需要9小时以上。关键指标是:醒来后是否感觉清醒、白天是否精力充沛。
2. 睡眠质量比时长更重要
即使睡满8小时,若睡眠浅、多梦或频繁夜醒,仍可能导致疲劳。专家建议:
- 保持规律作息,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;
- 睡前避免蓝光(手机、电脑);
- 营造黑暗、安静的睡眠环境。
3. 过度关注“8小时”可能引发焦虑
研究发现,部分人因刻意追求8小时睡眠而产生“睡眠焦虑”,反而导致失眠。睡眠医学专家强调:“够不够”应以身体反馈为准,而非机械对照数字。
4. 特殊人群需求不同
- 青少年需8-10小时;
- 老年人睡眠时间可能缩短,但午休补充;
- 孕妇、慢性病患者需遵医嘱调整。
总结:睡眠健康是“个性化”的,不必纠结8小时。关注自身状态,优先提升睡眠质量,才是科学之道!
📌 小测试:如果你每天睡6-7小时自然醒,且白天不困,说明你的身体已适应这一节奏,无需强迫延长睡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