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歌AI全面爆发:Gemini重塑产品矩阵,AI渗透每一个数字角落
5月23日消息,在最新一届I/O开发者大会上,谷歌以“AI First”的激进姿态,将生成式AI深度整合至全线产品,从搜索到办公,从安卓到云计算,甚至硬件设备。这场被网友戏称为“AI缝缝补补大会”的发布会,揭示了谷歌如何用AI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的边界。
1. 搜索革命:AI摘要直接“杀死”网站流量?
谷歌搜索正式推出“AI Overviews”功能,用户提问后优先显示AI生成的摘要答案,传统网页链接被挤压至次屏。测试显示,旅游、美食等查询场景中,用户点击第三方网站的概率骤降40%,引发内容创作者担忧。
2. Gemini 1.5 Pro全面上岗
升级后的Gemini 1.5 Pro支持百万token上下文,现已嵌入Gmail、Docs、Sheets等Workspace套件:
- Gmail:自动分析邮件线程,生成会议纪要甚至怼人话术
- 谷歌日历:根据邮件内容智能调整日程
- Meet:实时翻译字幕新增“方言模式”,支持粤语、闽南语
3. 安卓的AI化“夺权”
安卓15系统新增“AI防诈”功能,可实时识别诈骗电话并自动挂断;Pixel手机独占的“Gemini Nano”模型,支持离线处理录音转文本、图片描述生成。网友吐槽:“以后换手机先看本地AI性能。”
4. 最炸裂彩蛋:Project Astra
谷歌DeepMind展示多模态AI助手原型,通过手机摄像头实时识别物体、解析代码、回忆物品存放位置,反应速度逼近人类对话。现场演示中,Astra仅凭一段麦克风杂音就判断出“扬声器损坏”,被评价为“终结其他AI语音助手的杀手”。
争议与挑战
尽管技术亮眼,谷歌仍面临三大拷问:AI摘要是否构成内容剽窃?Gemini的算力成本会否转嫁至用户订阅?Project Astra的实时视觉处理如何保障隐私?
这场发布会印证了谷歌CEO皮查伊的观点:“未来十年,AI的进化将不再是功能叠加,而是彻底的重塑。”当AI塞进每一个数字缝隙,人类是更自由,还是被算法“圈养”?答案或许藏在用户每一次与AI的碰撞中。